11月30日下午,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博物馆、深圳市茶文化促进会、深圳市华巨臣实业有限公司、普洱杂志社主办,2019上海国际茶产业博览会组委会承办的“华茶会客世界·中国茶业趋势论坛”在上海茶博会现场成功举办。
开放、创新、包容是上海最鲜明的品格,在中国坚持对外开放、自由贸易,实现国际化大背景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表示:纽约的时代广场被称为世界的“十字路口”,上海的黄浦江两岸将来也要打造成为世界的“会客厅”。
世界八方来客,而“客来敬茶”是我国传统待客礼仪。本次论坛则聚集行业内最具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商讨茶业的现状和发展等重要议题,为“世界的会客厅”略尽绵力。论坛以“主题演讲+圆桌论坛+互动交流”的融合形式展开,试图借力上海的城市特点,聚焦产业赋能、接轨国际、茶衍生产业等多个方面来深度洞见当下茶产业形式及趋势。
本次活动诚邀浙江大学茶学系博士、博导屠幼英,中国茶叶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朱珠珍,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舒曼,天弘基金副总裁、资深茶专家常勇,《普洱》杂志社社长罗洪波,《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央视纪录片导演王冲霄,《茶的国度》作者戎新宇,秦汉胡同创始人、董事长王双强,上海大可堂茶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黄蔚,深圳市华巨臣实业集团副总裁向飞、深圳市华巨臣实业集团副总裁林秋莲担任特别嘉宾,探索引领茶业之发展!
深圳市华巨臣实业集团副总裁向飞致辞
主题演讲
作为行业内具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嘉宾们始终关心茶业的现状、问题以及茶业的未来趋势。在“主题演讲”环节,大咖们在自己关注的茶业议题上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共同探索茶行业发展趋势,引领茶行业的发展方向。
(注:以下为嘉宾讲话的内容摘要,非全部内容)
中国茶目前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屠幼英
对此话题,我想谈三方面的问题:首先针对话题,目前茶产业的现状和优势表现在三个方面:产能大、基础理论和应用加快、人口红利大。
再次,茶叶发展的问题。理论趋势和需求有了,怎么对接最后的一公里?这是现在要解决的问题。
最后,提点茶叶发展的解决方案思考。最好最直接可以解决茶产业产出、消费问题有三大块:茶护肤品研发,做出不同年龄层次喜欢的产品;民以食为天,扩大茶类食品市场;茶类日化用品的研发如防雾霾的口罩、除臭的袜子、过滤辐射的丝巾等。
希望茶产业可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美好,让一片叶子成就更多人的事业,健康更多的人们.
2020年茶文化创意催生产业的新动能
朱珠珍
我本身是学陶瓷的,我在茶艺博物馆的时间大概有十几年时间,我想说说以下三个方面的心得:1.茶对于中国人意义非凡,集大雅大俗于一身。2.分享茶生活的四句话,“喝茶好,茶好喝,喝好茶,好喝茶”,体现了喝茶的好处和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3.2020年即将开启,如何催生茶产业发展,我觉得可以用“春天、健康、多元、融合、创意“”五个关键词概括,总而言之,用“文化+”“创意+”助力产业布局再升级。
中国的金融环境解读|茶与金融的多种可能性
常勇
我喝了20多年的茶,也喜欢人在草木间的境界。
我是从茶的爱好者角度来看问题。在我看来茶产业前景十分可观,茶客群应该朝“高端化”的金融工作者和“年轻化”的年轻人发展;第二,茶产业生态角色问题:茶商应该是供应链管理者、产品设计者、渠道建设和运营管理者、客户的服务者。第三,未来茶产业的场景判断:未来茶企业应该增加文化、增加科技,实现消费升级,未来茶企业一定要加互联网+金融+文化才可有持续发展的机遇。
中国茶从上海出发
罗洪波
茶文化与上海这座改革开放桥头堡城市有着密切的连接,让我们了解到了茶与世界的密切性。
我想通过以下八点来和大家分享上海与茶的联系:上海让中国茶成为品位和时尚;2007年上海,普洱茶—云南大山里野蛮生长的粗枝大叶,也首次登上了大雅之堂,让世界重新读懂中国茶;上海正在成为世界的“会客厅”,让中国茶有了世界的视野与格局;同时中国茶也正在构建生态文明的世界样板;茶作为中国标志性文化符号,我们能不断感受到一种文化自信;与此同时,茶还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茶生活的“人文性”在不断完善,茶文化伦理正在在回归;最后,值得高兴的是,中国茶正走向复兴之路,在世界上逐渐占据了一席之地。
圆桌论坛
2019年即将结束,岁末年初,又到了我们总结今年,展望明年的时候,面对当下的经济环境,很多茶人常常会问2020年茶行业会好吗?明年该做哪些调整?嘉宾们在戎新宇先生的主持下,以“华茶时代的趋势和未来展望”为主题展开圆桌论坛。嘉宾们各抒己见,为大家传达出行业的前言观察。
特邀主持人:戎新宇
中国茶文化和外国茶文化两者之间核心上、文化内核上有哪些区别?共通性?
舒曼:中国和西方茶文化核心不同在于茶道的概念不同,这是最核心的,也是最关键的。
(1)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思想是“茶道”,这是在西方国家没有的。中国茶文化从古至今经历了四个阶段。阶段一:药用;阶段二:食用;阶段三:饮用;阶段四:品用。
(2)差别还在于我们国家的茶叶是多样化的,六大茶类大概有上千个品种,不像西方国家集中在一个单一品种饮茶方面。
现在我们在讲茶文化的时候已经进入了品茶高级阶段,西方国家现在依然停留在饮茶的初级阶段,把茶作为饮料而已,中国更重要讲的是通过一杯茶如何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这是最大的不同。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当我们进入到品茶高级阶段有自己“以茶敬客、以茶雅致、以茶礼人”的东方思想,在西方国家是不认同的,茶文化如何走向世界,实际就是瓶颈的问题。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是如何思考和讲述中国茶故事或者挖掘中国茶与世界茶文化的?
王冲霄:刚刚大家谈到了价值观的输出问题、传播问题,我个人的想法可能和很多朋友不太一样,我觉得在今天全球的语境下,文化输出和文化传播要很谨慎才行。
茶,大家觉得喝的很舒服,通过形式感形成的氛围让大家慢慢接受背后的文化,这是自然而然的,不要太过强调。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借助央视大平台,讲茶的历史信息、相关知识,但还是尊重传播规律、纪录片的创造规律,是通过人的故事完成的,所以纪录片还得讲故事。
要尊重传播规律,比如说是影视作品就要按影视作品的规律做,不要因为题材、背后价值观很深刻或很强大就要忽视影视创作的规律。主观上不要太用力过猛地进行文化传播,往往会适得其反,一切顺其自然、自然而然地发生。
从影视作品、教育方式进行茶文化传播都是我们在不断摸索和探索的。秦汉胡同这些年在国学文化落地的教育过程中有什么样的心得?
王双强:谈茶文化的传播核心是用户逻辑。茶在传统时代文化纽带属性比较强,确实有中间的供应链和卖场终端,而现在终端越来越脆弱了,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未来中间环节的生存会越来越难,一线的种植会越来越好。
茶还应该有产业化的运营场景,茶的产业化还没有真正开始。
茶艺师的培训问题,现在这个技能的门槛越来越低,在线有各种各样知识,各种各样的师父带徒弟。这使得茶文化传播面临着新的困难。
茶出过许多优秀产品,但上“上帝”为什么不买单?问题出在哪里?
黄蔚:众所周知大可堂是伟大的品牌,我大概总结了三点,与在座各位进行分享。
第一,“中国茶如何面向未来、如何走向世界”的课题很大。首先需要用世界的语言来经营中国茶,要用世界人民和年轻人听得懂的语言来诠释中国茶的魅力、对人体健康、精神层面、文化层面带来的愉悦感。
第二,积极大力拥抱品牌的时代。知识产权品牌化要做重点提升,在茶文化的推广、茶叶经营中需要非常主动地拥抱品牌时代的来临。希望大家在经营行业的时候要以品牌为先。
第三,积极号召以及呼吁无论从政府层面、法律层面能够对中国茶核心茶区、中国茶核心卖点进行保护。
互动交流
经过前面两个环节,大家对茶行业现状和前景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场内气氛十分活络,线上网友和在场观众积极踊跃,提出了不少问题,看看大咖们是如何作答的吧。
Q:中国茶又是中国对外的一张文化名片。如何能够让这样的文化名片在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品牌城市做有机结合?再从一带一路的路上跨的更远?
舒曼:这个题目比较难,我们国家大多品牌都是公共品牌,都是政府掌控的品牌,企业掌握的品牌寥寥无几,他们想走向世界不借助政府公共品牌非常艰难。
文化的认同很复杂,茶拿水泡也是泡,中国人的泡法多讲究,要通过多少步骤泡完一道茶,最后还得玩水,什么样的茶用什么样的水也是中国独有的。不懂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外国人,根本品不来中国茶。
Q:近两年越来越多有饮茶的场景以及茶文化植入影视作品,对这一类影视作品、网上互联网视频会对年轻群体产生什么影响?
王冲霄:影视中出现茶的元素越来越多是一种现象,在影视行业里选择素材作为呈现,无外乎出于两种目的,如果在主剧情以外,脱离剧情或者与剧情并不是很相关选择的元素是奇观性、日常性。
什么时候影视作品里对茶的关注不仅仅是奇观角度出发,而是当茶成为大众日常的时候,中国茶才算真正走到大众当中。茶未来的方向无外乎几点,破圈跨界,走出茶圈以外。复古是好的,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创新的问题、如何吸引年轻人的问题,可能这是未来的方向。
Q:这么多年秦汉胡同培养了非常多的茶艺师,他们现在跑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用自己的方式做茶文化的传播。秦汉胡同做茶教育是如何做到茶文化教育的可复制?
王双强:其实这是中国文化有魅力的地方,永远有模糊地带,在这里你怎么想就是怎么样。茶一上升到茶文化就开始说不清楚了,我始终坚持茶确实是两类:
(1)偏于品饮功能,还得回归产业、由外向内为主的创新。今天的面膜、今天的贴身穿着、牙签、口香糖和茶相关的市场做不大,不代表明天后天做不大,所以未来茶巨大的机会在这里,那种产业大了对茶艺师也有好处。
(2)侧重文化层面是系统的问题,茶文化意义上的传播首先要建立在系统的社会场景搭建基础上。
找到茶文化的解决方案其实就是让文化照进生活成为生活现实,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一旦有了盈利的模式就会用户,有了用户就把文化留住了。
Q:未来茶道怎样融合?5G时代的到来对茶行业会有怎样的影响?
黄蔚:这一点可以举大可堂的例子,现在我们把品牌按照定位分成黑标、橙标、绿标。
黑标系统差不多在40岁以上的老茶客人,对普洱茶有非常高的认知。橙标系统座落在上海中心大厦38楼的宝库大可堂,定位在25位到40岁的商务人群。除此之外,思考如果不喝茶的人群如何培养对的兴趣,所以打造了小可堂,是绿标系统,是针对不喝茶的人,大家去我们店铺可以看到拿到一杯类似星巴克一样的原液冲泡的茶,把普洱茶的杯卖茶和咖啡、新文创结合在一起。这也是在经营思路上的分享。
至此,“华茶会客世界·中国茶业趋势论坛”活动圆满结束。未来,华巨臣茶博会精彩仍在继续。将继续携手全球茶人,通过形式各异的茶事活动,为茶经济繁荣,茶文化传播,茶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精彩预告
12月2日
10:00-12:00
茶文化活动区
非遗茶百戏·清水幻丹青
10:30-12:00
曲水流觞
知我意·知弥先生讲座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深圳市茶文化促进会
深圳市华巨臣实业有限公司
普洱杂志社
承办单位
2019上海国际茶产业博览会组委会
特别支持单位
上海茗约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
戎荣文化传播(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大可堂茶业有限公司
秦汉胡同
理财周刊
特别支持媒体
茶悦世界
茶行业媒体联盟
普洱杂志社
是茶文化新媒体